2004年11月1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一分钟发言

  拿什么拯救文物流失
  陈军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断代的国度,光彩夺目的古代文化曾令我们无比自豪,但是面对无数无价之宝不断流落海外,我们除了婉惜,还应有所行动。美国权威的《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海底探索家埃莫里·克里斯托夫,在参观了费尔·格里科的1万多件收藏品后发出感叹:“他的家简直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古董博物馆!”但愿这样的感慨对我们是一声警钟。

  权利缺乏救济还是权利吗
  
汪永晨
  虽然《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环境法缺乏关于公众对环境知情以及参与的权利的具体保障措施。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公民的环境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应该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并受法律的保护。然而,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无法寻求救济,这种没有救济的权利,有什么用呢?

  多给教材改革一些理解与宽容
  
胡志伟
  舆论担忧爱情、武侠小说、博彩等敏感话题写入新教材,无非是因为其触及到“少儿不宜”的内容,担心教材会对中小学生产生不良的诱导作用。对此,笔者却以为,家长对诸多敏感话题的担忧大可不必,重要的是,切莫忽视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不要紧,关键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有敏感问题、观念死结不怕,只要有好老师积极教育、引导孩子学会比较鉴别,我们大可宽下心来。

  性安全教育需要更多理性
  
潘洪其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面临严峻形势,艾滋病一旦泛滥,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造成巨大危害。但形势越严峻,越需要我们的理性与智慧。防艾教育事关社会公共安全,更与每个公民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防艾教育既要提升到社会发展和文明延续的高度,也要具体落实到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防艾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公民的自我教育;要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认识到,防艾教育不是成年人要单方面“灌输”给未成年人什么东西,而是要通过交流、讨论、游戏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受到教育。